大約從前年開始,斷斷續續接力閱讀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科幻小說,直到近期才讀完手邊購藏的書。當時還未完整購得這五本,但已深為他們所塑造的冷鬱科幻世界和議題所震撼。相較於西方科幻黃金時代理想的,充滿正面力量的科幻世界不同,斯特魯伽茨基兄弟探討的毋寧是更為負面的或者是更有爭議的議題。尤其高等文明面對落後文明卻無能為力的困境,彷彿映現出在極權統治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卻無能為力的心情。小說中人物的熱情不再,理性、道德、科技也無從改善一切,作為有志之士,費盡心血所換來的只是反諷或無力。這反映出理想主義在現實世界的殘酷中難以伸展的困境。因而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科幻小說總是能提供我們不同的反思,迥異的視角,和清冷的可能會成為現實的預言。如同最近在讀的斯坦尼斯拉夫‧萊姆(Stanislaw Lem) 的小說,有些超前時代思維的思想也不一定能被接受,但至少如同預言般留下紀錄,留給有機緣的芸芸眾生中不一樣的思考火花。以下同樣有劇透,讀者慎取之!
神仙難為 斯特魯伽茨基兄弟 朱向陽譯 四川科學技術 2013 02 翻譯文學 原典 科幻 20190911暑假請人代購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科幻作品,讀了之後頗受震撼。相對於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家以及大部分的科幻作品樂於傳達科學的各種發展,以及人類憑藉科學所能達致的各種理想境界,或者是朝向此理想境界中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即使出對科學被濫用的前瞻思考,大多數的科幻小說仍不脫樂觀的、昂揚的氣息。然而此本《神仙難為》卻反面地點出了高科技文明面對落後文化所根生的腐敗、愚昧、墮落、無知所產生的無力感。在不揭示出外在明顯干預的高文化價值而僅止於觀察的身分,而暗中介入一個處於類似中世紀專制、獨裁以及宗教迷信的世界中,種種人性的合謀墮落或一群人被茫昧無知所帶領而無法矯正說服的人性之迷墜中,僅存的道德良知和來自於高文明的崇高理想,頓時化成被腐敗掩埋的陳舊物,而內心充滿矛盾張力的異類。這個故事中的高科技文明背景毋寧只是一個外殼,包裹的是作者對人性和社會制度的深刻洞察。尤其空有智慧、理想、珍視文化的偉大心靈們,卻要面對廣大的,對文化毫無知覺毫不重視的泛泛之眾的漠視和冷漠,也要面對權謀者為齊一思想而將抱持有文化理想或價值者視為異端或加以貶抑而驅逐的險惡局勢。因此如主角安東身為歷史觀察員能拯救的偉大人物,也僅能是少數的幾員,同時面對狡猾的權謀者更是身陷險境且無法保護心愛的人。此種無力感,是一種從根而生的無力感,是個人無法對抗眾人茫昧無知的無力感,是先進的科技和道德無法挽回人性的低落和自沉的整體趨向,也無法對抗少部分權謀者對眾人的滲透性和控制性。這是極有警世和寓言意義的小說主題,後座力甚強,甚至某方面也應和了時下民粹風潮的趨勢。在此趨勢下,仁人志士也難以挽洄瀾,難以有所作為而全身而退,只能眼見傾頹之勢不斷加劇而徒呼負負。
火星人第二次入侵 斯特魯伽茨基兄弟 秦鵬
劉彥譯 四川科學技術 2014 01 翻譯文學 原典 科幻 世界科幻大師叢書125
此書收錄兩個性質迥異的科幻小說:《火星人第二次入侵》、《遙遠的彩虹》,前者的諷刺意味濃厚,後者的科幻背景更為鮮明。《火星人第二次入侵》透過一個無名小鎮的勾勒,鮮明地點出,即使換了一批政府人員,甚至是換了由火星人統治的隱微事實,只要生活沒有很大的變化,在隔了政府中心很遠的邊緣地帶,當地的人民只會關心自己眼前的利益,被各種閒磕牙和流傳的八卦所包圍,無從挺身而出也無力也無意願去了解真相。生活的瑣事像迷幻催眠曲,一旦熟悉了主旋律,即使改變了細部的音符,諸如捐胃液或種植出藍色的麵包,只要主旋律沒變,習於慣性的低層人民便會自動接納而適應這些微小的改變,即使是多麼看起來不合理的現象。《遙遠的彩虹》設定在遙遠的人類殖民地虹星,被熱衷於進行物理實驗的科學家們進行試驗,探究的是即時傳輸的可能,但卻引發行星級別的災難,各種神祕能量的波涌。此故事探討的是當科學實驗成為人類文明中熱衷的現象,各種空想性的實驗如何佔據主要的科學前沿並左右資源分配的大權,其無形中所排擠的對其他人文藝術的喜好,以及在科學等級中較為低接的工作人員如何不受重視。同時當大災難到來時,該如何決定哪些人生存?
隔了一段時間,再次拿起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小說,或許是某種無形的吸力讓人想再讀他們的作品,或許是手邊最後一本,格外珍惜。他們的科幻小說就硬科幻而言設定較簡單,但其暗鬱濃烈的氣息和索耶樂觀明朗的主題設定,是截然不同的幽暗世界。雖然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科幻小說篇幅都較短,但後座力十足,足以引發更多思考。和《神仙難為》近似,小說中也有一段人類到異星世界執行任務的心理報告,但這種對其他文明的干涉被置放到了一個更大規模的,具有反諷意味的框架中。故事的主要敘述者馬克西姆被要求調查進步使者阿巴爾金的下落。在披沙揀金去了解阿巴爾金的成長過程和他的老師、前女友聯絡交談的過程中,逐步揭露了阿巴爾金和異族大頭人休肯一起執行任務的過程。這就是另一個版本的《神仙難為》之劇情,但這「死亡世界」的任務過程,也疑點重重,充滿懸疑性和緊張性。隨著故事的推進,才知道阿巴爾金獨特的身分,作為十三人之一,原來是四萬五千年前被雲遊者文明留下的胚胎所長成。四十一年前,地球人在一顆無名星球的地下發現巨大的房間,是四萬五千年前的高科技者雲遊者所留下的胚胎櫃,其中有十三枚胚胎。對此胚胎櫃用意的討論引發了人類所組成的世界理事會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這是未來面對人類基因退化而採取的復原措施,有人認為這是可隨時被引爆的炸彈,有人認為這是雲遊者內建的程序,會按照雲遊者的意志以密謀植入以破壞人類文明。之後讓這些胚胎所孕育的孤兒進入世界各地而被嚴密監控,並在成長之後送至外星不許回地球。阿巴爾金潛逃回地球,為了取得某個觸發器雷管而潛入地外文明博物館,並遭到馬克西姆上司的埋伏。小說留下懸疑性十足的結局,但充滿思考性的是,對於高等文明的意圖無法掌握,會讓低等文明的人產生因為恐懼而來的防衛和自保性,而無法真正客觀面對高等文明所設下的任何科學機制。蟻巢極力對抗偶然誤入的甲蟲,但也許甲蟲可以事不關己地離開,然而蟻巢已經被搞得翻天覆地。這種不對等關係,讓人想到莊子蝸角蠻觸的換位思考。人類面對高度文明發展者,往往被激發的不是向上的力量,而是猜疑和恐懼。這個反省是深有洞察力的。
人烟之島 斯特魯伽茨基兄弟 蘇寧寧譯 四川科學技術 2013 02 翻譯文學 原典 科幻 20210324登錄 請人代購 世界科幻大師叢書120
在閱讀此書之前,已經看過2008、09年上映的改編電影《人煙之島一二》,因此對於劇情的推展可說如逢故人,如涉舊園般親切。故事主角名為馬克西姆,當初在看電影時就懷疑是不是與先前讀過《蟻巢裡的甲蟲》中的人物有關,看起來或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故事。馬克西姆的飛船墜毀於一顆陌生的星球,這顆星球荒蕪、落後的景觀讓人觸目驚心,同時各處雄踞反彈道導彈塔(發射塔)和充滿輻射影響的設定,一如電影中的呈現,是相較於好萊塢科幻電影之外的不同體驗。馬克西姆在試著認識、接觸這顆星球人們之過程中,認識了軍團中的士兵蓋伊和他的姊姊娜達,並初步接觸了這個落後星球的獨特城市景觀和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和不同人種的劃分,同時也發現也人煙之島上的人會定期變得盲從或倒地抽搐的奇怪現象。原先馬克西姆經過訓練後加入軍團進行掃蕩墮民的工作,然而在經歷了對墮民的審訊和處決要求之後,馬克西姆遵從自己的判斷,脫離軍團的控制而加入了墮民,並在和反抗軍一起進行炸毀發射塔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視角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反彈道導彈塔並不是對抗外國入侵之用,而是為洗腦國民之用的輻射塔(頁182、183的描寫無疑有其批評用心),不受系統影響的人少部分成為掌權者大多數成為墮民,雖然不被洗腦盲從但會有痛苦不堪的體驗。馬克西姆為了尋找盟友而深入到南方並到海邊有許多歷險,透過他的歷險讀者也逐漸掌握到人煙之島上在邊境之外的各種地理景觀樣貌。透過一場戰爭的參與,也營造出國家如何驅遣人民和死囚投入戰爭的動員情形,並有所反諷。最終馬克西姆潛入控制中心破壞發射,然而最終劇情急起直下,有了一個大的翻轉。這個翻轉和電影的結局大不相同,電影所營造的和反派之對打過程無疑較有戲劇張力,然而和小說中的翻轉相比,反而略為落入套式。小說中最終流入虛無主義的反效果中,讓馬克西姆的付出成為另一種程度的反諷。同時也緊扣著作者在之前的其他小說中所形塑的一貫主題,一個先進世界的人到了一個落後地區,企圖引發改變的力量無疑是徒勞白費的。但相較於之前小說中讓人椎心的闇鬱結局,此部小說中馬克西姆開朗和有自信的力量,反而更具有反差性和對比張力,同時也帶來隱藏的光明和希望。
《路邊野餐》是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代表作,受此書中潛行者(Stalker)影響而由俄國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執導的同名電影,也成為科幻經典之一。此版較有價值在於前序後記,由勒瑰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寫的序能提綱挈領地點出此書的核心議題,由弟弟鮑里斯所寫的後記,更展現了此書出版前後所遇到的荒謬檢查與刁難的過程,相關材料直可寫成另一本書。《路邊野餐》一貫帶著兩兄弟暗鬱氛圍或心理壓力的無形張力,其所探討的議題絕非一般人所幻想的美好的科技至上主義或對人類友善的外星人形象,而更強調人類對良善外星人的想像不過是建立在脆弱的前提之下,亦即外星人會特別重視人類這樣的生物,即使人類與外星人有絕大的差距。細讀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小說,總會透過某些人物之口論辯或說出該故事的議題所在。《路邊野餐》就將外星人蒞臨地球比作我們一般人到郊外野餐,野餐完畢後留下不要的垃圾,丟棄的物品,這些物品對野外的生物而言,絕對搞不清楚其用法。此書設定了外星人到地球,所到之處稱為造訪區,這些造訪區不僅被輻射感染,且有各種會致人於死的奇怪物品或方式,然而因為有些高科技物品仍有用處,雖然不一定能發揮其真正的用法,但有一批人稱為潛行者,可以進入其中,離開並盜走一些物品。因此不僅政府單位研究造訪區,潛行者走私而獲得維生依據。然而造訪區特別凶險,許多經驗不足的潛行者多葬送姓名,在不同地點留下屍骸或遺跡。在造訪區的周遭市鎮因而陷入了破敗,死亡的氣息揮之不去。故事主角雷德里克是僅存的少數潛行者好手之一,為了維持生計不斷接受任務,雖然曾洗心革面加入研究單位幫助科學家,但卻也因故害死研究室人員。離開研究單位重操舊業,在被捕入獄後又再次鋌而走險,帶著新手去尋找據稱可以實現願望的「金球」。作者鮮明地刻畫潛行者難以跳脫的命運,在步步凶險的過程中一次次面對身心的折磨與死亡的考驗,並目睹其他人因大意而喪命的過程。為了追求一己的溫飽,家人的生活,而陷入無盡的輪迴中。造訪區的異象除了輻射和致命物品或環境外,還讓附近墓地的死人復活,讓潛行者的後代產生變異。雷德里克就有復活的父親和變異的女兒,處在此環境中,需要意志特別堅定的人才能挺過這一切。所以,外星人帶來的不是美好科技的想像,而是命運的詛咒。這同樣讓人想到,最近一則靈媒示警四千光年外有企圖侵略地球掠奪資源的外星人,這個新聞雖可視作八卦或娛樂新聞,因為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才能證明。然而對於遙遠的未來(不論是六七十年後還是更久)會發生的危險,自然不會是目前強權國家感興趣的議題。外星人究竟是和善的,理性或有靈性的,還是覬覦資源欲搶奪的強盜,或者是高高在上根本不屑一顧如《路邊野餐》後留下一地垃圾便翩然離去,這一切有不同的猜想或理論推估。但或許如同莊子所想像的,至大與至小,蝸角蠻觸,宇宙中或許也有不同的尺度與維度,因此外星人的類型可能也有很多種,只是人類有幸(或不幸)能遇到何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