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小道新聞


 

 

        這幾天全世界的頭條大新聞是烏俄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交戰雙方各式武器被毀壞,砲彈飛越空中而轟炸,以及制裁和談判等畫面,充斥新聞媒體。大概很少人會注意到這個外星人入侵的新聞。大部分的媒體轉述都是縮減版,比如三立放在娛樂版,ppt上網友的討論依據也是這個版本。但鏡周刊的原版則更詳細,更提到可能在六七十年後外星人就來了,但新聞也說得很模糊,到底六七十年後來的外星人就是這批企圖要侵略的外星人,還是六七十年後人類就會首度遇到外星人(不具侵略意圖的)

 

        的確,這看起來就應該是置之一笑的娛樂新聞,ppt上就有網友說還要四千年之後,太久了,透露出根本是遙不可及之事而不用擔心。但卻忽略了可能是六、七十年之後,因為當高科技的文明有能力進行超光速旅行時,四千光年的距離就不算遙遠了。六、七十年之後,屈指算來,可能就是我們孫子輩會遇到的。如果真的有這回事的話。作為笑談,根本不值得拿出來討論。不過看似是取悅觀眾的靈媒人物倒和嚴肅的科學家之間取得了一致性,後面這個科學家所發現的現象更值得注意。雖然如何詮釋這個現象各有不同的立場。但朝地球移動的恆星,這的確不可能是自然現象。對於這件可當作茶餘飯後的小道消息,而且可以是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加以描述或詮釋的劇情,姑且先不論真假。我想藉此思考人類面對非立即性災害的態度,這個可視為八卦故事的新聞,以及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遷,都因為不是立即發生的危險,而被忽略或嘲笑的問題,這或許才是值得思考的人類劣根性的問題。在長久演化後,人類的感官已經不如動物般靈敏,對遠距發生的事有所反應。科技雖然可以提供保護,但依賴科技而忽略對危險的偵測,這可能就是造成人類愈來愈難以面對外在挑戰的侷限。新聞中的靈媒,提到要各國提早準備,但以目前的國際情勢而言,根本就是不可能。目前世界大國陷於意識形態之爭而使人類內鬥不已,或求領土或求利益,或求理念或求權力。無需有太多外力的侵犯,核武器國家的對抗就會帶來毀滅力量。因此就算這個預言是真,也會在訕笑中被忽略,就算這個預言是假,人類的內鬥不已也會造成自身的衰亡或沒落,根本無須外力進逼。反而是外力進逼才能激起內在的團結,因而如電影ID4一般,但電影多是浪漫的想像,實際真的遭遇到可能不是被奴役或是傷亡慘重,不見得是絕地大反攻的暢快。當然,也不排除會有其他隱藏的外星力量突然現身來幫忙,但幫忙者除非是出於人(不應該是人類的人,而是宇宙的靈性生命)道精神,否則又是利益交換是要償還的。而倪匡曾經主張高度發展的文明必定不會有侵略之想,但這或許只是一種理念主義的主張,實際上也有很多科幻小說家主張外星侵略說,霍金也認為不應該去驚動外星文明。事實上,這也反映出人類自身的看法,有認為外星人應該和人類一樣具有近似的心理甚或是外型,也有認為外星人的型態和人類截然不同,人類所想像的外星文明實際上是受人類自身的限制。因此侵略說或文明說各自只是人類從自身經驗據以類推而作的判斷,不等於宇宙實際本身。科幻小說作家提供諸多可能和想像,但目前而言,尚無法有具體的印證可說哪種想像其實是預言。


               這篇文章基本上是因為這個新聞而起的一點雜感,筆者本人對於此新聞不作真或假的判斷,但受此新聞影響有了一些思考,思考人類如繼續採取威脅不在近旁而是隔了一段時間才現身(或發生)的被動反應狀態,很難在威脅真正到來時有所反應。同時網路上的零星討論也同時印證了《千萬別抬頭》這部電影對媒體淺碟化思考的批判,當這個新聞被視為哈哈一笑小道娛樂題材時,所有背後可以思考的空間就被娛樂一笑所掩蓋,這才是讀科幻小說可提供的反思之價值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